台灣公視 《孽子》
導演: 曹瑞原
演出: 王玨、柯俊雄、丁強、勾峰、庹宗華、范植偉、馬志翔、金勤、張孝全 、吳懷中
《孽子》這部長篇小說最早是在民國72年(1983)出版
原著: 白先勇
1937年,白先勇生於廣西南寧。父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母出自官宦之家,所以有人稱他是最後的貴族。他是台灣人口中的「外省人」,但他卻以「永遠的台北人」自居。
被譽為「當代短篇小說家中少見的奇才」、「中國極具才氣與成就的現代文學作家」的白先勇,早期作品如《月夢》、《玉卿嫂》、《悶雷》、《寂寞的十七歲》等短篇小說,多著墨於愛情、情慾以及個人內心的孤獨寂寞的描寫。至今唯一的長篇小說《孽子》,出版即引起各界廣大的注目與討論,成為中國文壇上罕見的異數。其他作品如《臺北人》、《紐約客》等短篇小說集以及《驀然回首》等論文集,都在當代造成熱烈迴響。
「寫作,是將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楚,轉換成文字。」
白先勇用一生的經歷所刻劃下的文字,總是透著中國人的失落感、歷史的滄桑和濃濃的文化鄉愁。幼時因肺病遭隔離的他,在孤立的世界中成長。因此對孤獨寂寞的感受,更能感同身受,對別人的痛苦也相對地敏感。而歷經戰亂,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一生,也讓他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多元的時空背景下,個個鮮活得幾近真實。
誠如白先勇先生所言:「在《孽子》中,我主要寫父子關係,而父子又擴大為:父代表中國社會的一種態度,一種價值,對待下一輩、對待同性戀子女的態度——父子間的衝突,實際是個人與社會的衝突。
本劇情節描述從民國六十三年夏天的一個午后,主角李青因與同學發生曖昧行為被學校記大過開除,遭一直期盼他報考軍校的老兵父親趕出家門開始,這名邊緣少年如何在歷經母親、弟弟亡故、被家庭與學校放逐,乃至於無意中進入「新公園」蓮花池周圍的黑暗王國,認識許多相互扶持好友並與周遭人物開展一連串追尋情感寄託之處的心路歷程。
故事主軸除了透過年輕卻早熟的主角李青,以第一人稱的口白方式描述在七零年代那個充滿壓抑的年代,自我如何掙扎於個人、家庭及社會群體價值的矛盾與衝突外; 也刻畫幾位主角在充滿喧囂、同情、憐憫、無助的環境裡,如何在生存、慾望和悔恨中掙扎擺盪,獲得最後救贖的人生旅途。
而劇情也就在一個除夕夜裡,爆竹聲響不斷的熱鬧氣氛中,主角李青迎著寒流,喊著軍訓口令,奔向未來的路上結束。歐洲文化界評《孽子》為「研悲情為金粉的歌劇」,其中人物經歷的親情、友情、愛情與人性的掙扎悔恨,到最後得到拯救與希望的情節,即是本劇的主要精神所在。